广东产业技术改造服务网

两化融合贯标

关注次数:

商品类型:两化融合贯标

上架时间:2023-12-04

产品描述:两化融合贯标...

咨询电话:020-89850565 手机:13926197896

两化融合概述

       两化融合的背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,是立国之本、兴国之器、强国之基。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是不搞制造业的,而世界发展的历史也一再证明,没有坚实的制造业作为支撑,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。而现代化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有时候被称呼为工业化国家,也从侧面表明了制造业的重要性...

两化融合的背景

       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,是立国之本、兴国之器、强国之基。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是不搞制造业的,而世界发展的历史也一再证明,没有坚实的制造业作为支

撑,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。而现代化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有时候被称呼为工业化国家,也从侧面表明了制造业的重要性。 


中国现在面临的国际形势主要有以下三点:

a.国际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,围绕抢夺制造业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,世界各国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加强战略总体布局和理论方法创新,如美国推出

的工业互联网计划和德国推出的工业4.0计划; 


b.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新旧动能转换需求迫切,企业当前推进改革的重点仍主要聚焦于传统竞争能力; 

c.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,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制造体系,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均面临创新和变革。
 
     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史来看,工业化的发展进程需要经过机械化、电气化、自动化,然后再实现信息化。由于历史的原因,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在追赶发达国家中,目前总体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。另一方面,我国的信息化已经推行了多年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。因此,在这种情况下,中国希望抓住信息化这样一个有力的手段来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,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问题。因为面临发达国家正在实现信息化的新形势,如果我国继续学发达国家先实现工业化再实现信息化,并且要像发达国家那样经过全部的阶段才能完成工业化,我国将有可能永远也赶不上他们的发展进程。因此,中国需要一个加速的过程,要求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,这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,也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。

两化融合的定义
     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,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。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,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,而是两者在技术、产品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,彼此不可分割,并催生工业电子、工业软件、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。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。
     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, 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、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,走新型工业化道路;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,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。

两化融合的发展历程
经过长期发展和完善,两化融合的理论逐渐成熟;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,两化融合不断深入。
 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: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,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,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、经济效益好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、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。
 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:发展现代产业体系,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,促进工业由大变强(作出决策)。
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: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道路,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、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,促进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。
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:加快建设制造强国,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在中高端消费、创新引领、绿色低碳、共享经济、现代供应链、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、形成新动能。 
企业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目的
企业围绕数据、技术、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要素,通过明确管理职责、夯实基础保障、规范实施过程、加强评测与改进来建立两化融合管理机制,实现两化融合的过程管理和全局优化,目的是使企业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,使企业获得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。
广东省两化融合贯标情况
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题项目及贯标试点企业的申请情况
广东省两化融合项目从2014年开始,2014年为推荐立项,从2015年开始为申请立项。
认定情况如下:


 

 广东省关于两化融合政策资金扶持情况


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申报要求
(一)广东省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,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。
(二)两化融合工作具备良好基础,管理规范,对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需求。
(三)具有建立实施管理体系的经验,如质量、环境、能源、职业健康安全、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服务等。
(四)鼓励获得国家或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、“互联网+”试点企业、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、国家或省部级质量奖的企业积极申报。

 
 
广州高新企业认定申报、广州研发机构建设专项申报、广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、广州科技小巨人申报
咨询热线:13926197896